老是一门学问

2011-01-29 09:31:36 aesop 9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生态环境的优化,健身锻炼的重视,以及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体系的完善,国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也大大提高。过去,六十多岁,老态龙钟,人过七十,即为古稀;现在,耄耋之年,健步如飞,八、九十岁,意气风发。因此,现在中国人的老,和以前相比,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作为一个成熟和理性的群体,人过花甲,应该追求一种成熟的美。进入古稀之年,更应该体现出一种智慧的美。如此便达列至善至美的境界了。因此,老年朋友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不要:

不要怕被人遗忘;不要怕受到冷落;不要不识时务地抛头露面;不要怕失去讲话机会,产生令人厌恶的指导癣;不要怕后人否定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必然的规律;不要当九斤老太,就自己空前绝后,谁也不放在眼里… …
诸如此类的“不要”,当然还可以罗列出许多,但其主旨,只不过是一条,就是要清醒地意识到,时代是一个不停进展的过程,一个老了已经退出舞台中央的人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置。

有一次,与一位老同志谈到这些“不要”的时候,他也感触颇深地说:“老有所为”,不能等同于“无所不为”,显得“无所不能”,就不免令人摇头“发挥余热”不能等同于“余热无穷”,显得“热力无穷”,就不免令人生厌;“永葆青春”,不能等同于“难耐寂寞”,显得“老不安生”,就不免令人笑话。他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人到老年,虽说是一生中的最后一幕,但任何一出戏,到快要谢幕的时候,才是故事真正的结局。结局演好了,整出戏就成功了。所以,“老是一门学问”。他这样总结。

    老人的哲学应该是:我奋斗了,我尽责了,我做了我应做的事,我无愧于心,剩下来的,很自然地由后来人接捧了。尽管夕阳西下,苦日无多,但彩霞满天.晚景绚丽.那闭幕前的光彩,同样不让日中。有什么理由,不使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拥有节日般的快乐呢?作者:吕伟堂

京ICP备1103959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212
全国助老委办公室:010-63455515 010-63457985 0898-66196217(海南项目办公室) 全国助老委秘书处:010-63455515转8668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黄城根北街21号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助老网

首页
组织
新闻
政策